這是ㄧ篇針對10分鐘影展討論區觀看後的感想
請有時間有興趣想煩死自己的看倌,在這討論區看過後,才往下閱讀,謝!
http://tw.mb.yahoo.com/movie/topic.php?bname=152960991&action=m&tid=39


我針對我看後,自覺有趣的點提出來。(當然啦~這是我的地盤,我不在討論區發言自有我的道理在

1. 劇中人通常無所事事左晃右晃, 做一些跟一般人日常生活沒有關聯的行為, 像說在樓梯間喘氣啦, 坐在日式和房榻榻米邊緣捧著冒白煙的熱茶啦, 在山頂大喊 我喜歡豆腐 之類不合理的話啦...等.
  這個發言人說他學的是視覺影像,不過我個人很質疑這點。因為在電影裡頭,我們所說的構圖,跟平面攝影是不同的。電影的構圖,意含所有鏡頭的連結而形成,我們不會把電影停格,就單張畫面去說構圖,而是某ㄧ段。順帶ㄧ提,鏡頭與鏡頭的串流,叫做鏡流。

2. 光用後製軟體把畫面顏色調漂亮是無法感動任何人的
  有道理,不過不應把這樣的框架硬是扣在每部創作上。如果需要,那為什麼不做呢?

3. 導演的臉只要夠正經, 山羊鬍有修, 眼鏡夠粗框, 台下的人就選擇五體投地, 上面講什麼都毫不考慮地就吞進去。在這個鏡頭裡, 男主角左後方的桌子上放著一個ipood shuffle, 是在反映現代人在群體結構中擁有強烈想要被接納以及包容的慾望, 但同時又不想被週遭道德關所束縛的矛盾感,講完以上台詞之後, 台下學生就會推推粗框眼鏡狂點頭然後把你當土地公似的拜。
  標準城市人的自以為是。我來自鄉下,我知道這種外型的人到我家附近買東西只會被削。後段的鏡頭描述,很明顯地,這個人有好多好多的刻版印象於 "現代藝術電影" 上,才會不斷地賣弄這些文字。順帶ㄧ提,我也是戴粗框,而且是粉橘色的螢光粗框,不過我也對大學生都戴 "深色" 粗框眼鏡感到很圈叉,可是這是現代社會的時尚走向,工廠大量製造,媒體大量曝光,過去被稱作老處女象徵的粗框眼鏡,成了寵兒,於是,戴了又何妨呢?只不過看出去有個框罷了。

4. 一個人要創作前要先學會批評
  應該是學會聆聽批評吧!我之前跟我拍戲簡介的朋友說:對自己,只管拍的好不好;對他人,只管看了懂不懂。

5. 漂亮東西這個世界不缺, 但能在人類情緒上造成波動的的影像作品卻少到讓人心灰意冷
  太小看漂亮玩意兒了!如果需要刺激,煩請加入義警消,天天都可以看到這世上最驚心動魄、慘絕人寰的影像。

6. 導演們想表現他們的個人風格就叫做個人廣告 那你真是賺到了 因為你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再看到那麼精采的廣告 (他們也是機會難得 讓他們好好表現嘛)
  支持!因為機會真的很難得。能看到那麼多人在討論區互訐,的確很難得。平常只是把廣告主的理念交代清楚就走人,鮮少發揮自身生活經驗體悟的空間。這真的很難得。

7. 大家都拍愛情,純屬巧合 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操弄的題材
  同時也是大學生最愛拍的題材。易被操弄的題材,過猶不及都不好。雖然我老是說討厭死廣電拍那些你愛我、我愛你的東西。但我得承認,人的存在,絕大多數是為了愛。這是最易引起共鳴的主題。

8. 當你在閱讀影片的同時,你感到疑惑,不安或者焦慮,然後開始覺得無法融入、不知所云的時候,是因為你在害怕。害怕自己不懂,害怕自己其實也想這樣拍短片過,害怕自己其實也可能如此無知或無病呻吟。然後你把你的害怕轉換成憤怒謾罵或否定的同時,是因為你在逃避。
  我從不諱言自己會拍出像流放那種矯情、刻意構圖、燈打的好的要命、不管別人看了會不會悶的電影。無法融入,干害怕啥事?每個人成長背景及生活環境本不同,你怎能要求別人懂你,又何必勉強自己知悉每種人呢?論語,為政: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」看不懂就說看不懂,這跟逃避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
9. 辦完活動、頒完獎、爽完了、滿地垃圾了。然後呢?台灣的文化真的有更上一層樓嗎?但那些錢真真實實花在藝術上了。
  大家都是人,貨幣是大家公認具有價值的東西。普遍價值觀構成經濟與政治。一部藝術電影,必須靠 "得獎有無" 來推銷版權。這很現實,也很實在。我也常說台灣沒啥藝術水準,每個人平均一個月花不到五百元投資藝文活動,不過,辦活動的效應絕非短期就能呈現,如果參加一場座談、看完一部電影,大家就能席地而論創作,那也太低估人們劣根性的頑劣。我們需要活動,因為那是刺激來源,也許是人云亦云,瞎追流行,但都有它ㄧ定的教育性在;我們需要獎項,因為我們需要被肯定,需要一盞spot light,我們不是遁入佛門的尼姑與和尚,能高喊四大皆空

10. 有那麼嚴重嗎~~~大家都吝於讚美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